找回密码  注册
  广场  导读  专题  家园  维权  女性  婚嫁  摄影  户外  文坛  教育  汽车  金融 
搜索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查看: 24849|回复: 1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点话题] 当年苏北人为了挖苏北灌溉总渠到底有多辛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F
发表于 24-1-23 08: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苏北灌溉总渠的记忆:
当年苏北人为了挖这条人工河到底有多辛苦?
小庞爱讲史 2024-01-21 16:16


苏北平原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产出的粮食占据了江苏省的六成以上。尽管江苏省在全国粮食产量排名中名列第八,但苏北平原的农业富饶却是在近几十年来才得以稳定发展的。
历史上,苏北平原曾饱受旱涝灾害的折磨,是一片苦难的土地。


原本繁茂的苏北平原,却因为连年洪涝灾害和多次淮河泛滥,成为了巨大的水患区域。这片曾经的沃土,现在却只有盐碱地和沙化土地,留给百姓的只有无尽的苦难。
再加上苏北平原四战之地的特点,战乱时期这里更是兵祸连天,老百姓生活困难,苏北地区长期得不到发展。


灾难降临淮河,1950年暴雨侵袭,四千三百余万亩土地被淹没,一千三百多万人受灾。苏北平原多次遭受洪灾侵袭,历史上的1931年淮河大洪水,更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洪灾,直接淹没十四万人,灾民数量超过一亿人,洪灾后饥荒和疾病肆虐,近四百万民众不幸离世。
政府的无作为让这场灾难更加深重,真正的生灵涂炭和满目疮痍。


1931年洪水冲垮高邮城,使得1950年淮河再次泛滥。毛主席接到受灾电文后痛心疾首,短短两个月内四次批示,强调“务必把淮河治理好”。
随后,周总理亲自策划,决定修建一条淮河入海道,这就是后来的苏北灌溉总渠。


1951年10月23日,治淮委员会苏北工程指挥部成立,规划从洪泽湖东侧的高良涧开始,经过淮安、阜宁、射阳等地,一直到盐城滨海的扁担港入海,全长168公里。
虽然今天我们的工程机械已经非常先进,但在那个年代,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响,人力、物力和财力十分紧缺。然而,周总理直接批了1亿斤大米,支持灌溉总渠的建设,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决心。

同时,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挖河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和重要材料都无法进口,只能依靠人力投入大量的人手来挖河。
为了解决水患问题,苏北行署发布了“苏北治淮总动员令”,让饱受水患之苦的民众报名参加挖河,当地民众积极响应号召。
更有传唱的民歌,如“说淮河,道淮河,淮河的水患多又多,伟大领袖发号召,百万民工战淮河”,“从高良涧到扁担港,三百六十六里摆战场,千里淮河通东海,气死东海老龙王”,充满了激情和决心,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


积极响应号召,民工基本都是自己报名,主要挑选年轻身强体壮的人参加,大部分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河工待遇优厚,能吃饱肚子,因此很多年轻人踊跃报名。
出发前,每人都会带上一副担子,一头装铁锹,另一头则放着被窝、草鞋和两个稻草捆,这是他们在工地打地铺时用的。
此外,还会带上五双草鞋和两双蒲草鞋,蒲草鞋适合在冬天穿。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正式开工,当时的民工人数达到46.38万。


到了1952年,人数增加到了72.56万,总计有119万人次参与建设,这些民工被称为挑河工。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挑河工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汇,但在父辈和爷爷辈那里,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们在没有现代化工程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力一点一点挖掘出了苏北灌溉总渠和其他水利工程,这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当隆冬季节的严寒袭来,苏北人民的挖河决心并没有被冰冻的土地所阻挡。尽管冰冻的土地比铁板还硬,一锹一锹都无法挖动,但地再硬也挡不住苏北人民的决心。
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挑河工们利用聪明才智,在冻土上先打一个小洞,然后凿开一条缝,最后用扁担和大锹连成一气往上撬。
尽管撬开的冻土最小也有百十公斤,但他们每天都能挖走2.8立方米的冻土,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人赞叹不已。


在冻土和大雪封堤的困境下,当地的民工们克服重重困难,用铲雪铺草的聪明办法,成功解决了挖河上下坡的难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他们的智慧和勤劳,让人深感敬佩。


冻土和下雪封堤的问题已解决,施工队又遇到了淤泥的挑战。挖淤泥时,锹不好使,筐不好抬,更别提用它筑堤了,同时还有积水问题。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挖河工们毫不退缩,他们跳入冰冷的淤泥中,先筑堰,然后排掉积水,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当时是寒冬腊月,他们在白天挥汗如雨,夜晚受冻如冰,忘我地工作,这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小车运泥,他们挑战困难,自我严格要求,为抢时间、赶进度,工地自发组织劳动竞赛,研究提高效率,改进劳动方式,大大缩短工程进度。
在高邮段,竞赛使人均挖土量从每天2.5立方米提升到3.2立方米,他们不喊苦,反而自豪,都希望能快速提高效率。

除了力气大的男同志,女同志也挑起半边天,很多女同志主动报名当挑河工,在零下20度和厚雪中,早上工,晚收工,小雨小干,大雨拼命干,甚至夜晚也坚持劳动,和男同志完成同等的劳动量,令人钦佩。
当时的条件艰苦,休息的地方是用芦柴和茅草搭建的房子,直接睡在地上,挑河工前线辛苦,后方全力支持。沿线工厂工人日夜加班赶制各种劳动工具,医疗卫生队也深入工地送医送药,为他们提供健康支持。


在开挖河渠的过程中,我们的饮食也得到了保障。指挥部组织了十万人的大运输队,为工地送来大米、草料、盐和蔬菜。
所有的食物都是指挥部统一拨来的,中午和晚上是干饭,早上是厚粥。虽然菜的数量很少,基本都是老菜汤,但我们每周可以吃一次肉,每个人都可以吃到半斤多的肉,八个人分一盆。
指挥部的生活也不允许特殊待遇,因为还要支持粮食透支的工地上。尽管如此,挑河工们仍然感到很累,因为这是体力劳动,高强度的工作会使人们变得疲惫不堪。
他们的扁担也早已磨得发白,手上都是老茧。很多挑河工都需要换下来休息,等到工程结束时,工地上有40%的挑河工已经换成了新面孔。
因此,他们后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去挑大河”。


1952年,涧河涵洞施工现场的建设者们在时间紧迫、进度紧张的情况下,用80多个晴天完成了7260万立方米的土方任务,这个量相当于五个西湖的容积。
同年5月10日,宽140米,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顺利竣工,同时伴随着高良闸、运东、六垛南北闸等节制闸以及涵洞等工程的建设,淮河在苏北平原上七百多年的通行问题得到了解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苏北灌溉总渠高良涧船闸防水通航,彻底改变了数百年来黄河、淮河并患苏北的局面。这一壮举举世震惊,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备受各国代表的赞叹,同时也被地理书上定为南北分界线。
然而,由于当时刚建国百废待兴,人力和技术的限制使得规划标准偏低,起到了“导淮”的作用。不过,在随后的持续治理中,苏北灌溉中区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6年,淮河入海水道的平行开挖,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淮河的问题。


淮河入海水道,曾经七十年前并行开挖,如今苏北灌溉总渠仍在发挥着作用,成为“水害变水利”的见证。父辈和爷爷辈们用他们的汗水和劳动,一铲子一铲子挖出了苏北灌溉总渠,用厚实的肩膀为苏北的丰收和粮食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苏北人不再担心洪涝和旱灾,苏北灌溉总渠也一代又一代地滋润着苏北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伟大的先辈们,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编辑:罗会清)

推荐
发表于 24-1-23 19: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以前年纪大的太辛苦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4-1-23 19: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北京
这个是一定要顶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4-1-23 19: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伟大的时代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4-1-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父辈挖河工,不但没钱,吃的还要自己带,现在一个月只有100多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F
发表于 24-1-23 1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伟大的劳动人民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F
发表于 24-1-23 10: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路过看一眼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F
发表于 24-1-23 1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已阅读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F
发表于 24-1-23 11: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F
发表于 24-1-23 13: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F
发表于 24-1-23 14: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加油加油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F
发表于 24-1-23 14: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看看吧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F
发表于 24-1-23 14: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了解一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F
发表于 24-1-23 14: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不容易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F
发表于 24-1-23 14: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那个时代的人真辛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F
发表于 24-1-23 1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已阅读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F
发表于 24-1-23 1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好文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F
发表于 24-1-23 1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支持支持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F
发表于 24-1-23 15: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赞赞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F
发表于 24-1-23 15: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路过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F
发表于 24-1-23 15: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F
发表于 24-1-23 15: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生活不易……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F
发表于 24-1-23 15: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F
发表于 24-1-23 16: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不是人过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F
发表于 24-1-23 16: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老一辈人真的很能吃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F
发表于 24-1-23 17: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人定胜天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F
发表于 24-1-23 1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F
发表于 24-1-23 1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本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联系电话:0515-66882111转8号键  邮箱:1545408898@qq.com
Copyright 盐城鹤鸣亭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江苏和兑律师事务所 安全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70 苏ICP备11010429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苏公网安备 3209020200011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