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后首个农历春节,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2023年全国“村晚”——《我的“村晚”我的年》示范展示演出于2023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江苏著名父子笑星倪明、倪夏宇应邀参加本届村晚,并表演他们最新创作的相声作品《同乐曲》。届时,倪明还将作为群众文化战线上的资深导演和文艺作品推荐官,和主持人一起,跟大家分享他几十年来奋战在基层文化工作一线的心得体会,感悟新时代新政策给群文工作带来的新气象、新展示、新特色、新面貌。 作为近年来中国乡村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春晚讲述着乡村群众的文化故事,承载着乡音、演绎着乡愁、传递着乡乐、凝聚着乡情,展示着各地浓浓的文化特色和韵味。《我的“村晚”我的年》至今已举办四年,已然成为我国展示群众文化特色和成果的最好平台。它打破了很多固有的模式,让许多很难得一见的民间文艺和非遗保护形式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作为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主席的倪明和南京群星相声艺术团团长的倪夏宇,还是伟人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市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多年来,他们以淮安文化馆作为创作演出基地,创作表演了相声《唱响大运河》《非喷不可》、音乐快板《舌尖上的淮扬味儿》、小品《文化站长》等深受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每年巡回演出几十场,每场演出,他们的父子相声总是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倪明说:每到春节,乡村老百姓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接地气、聚人气、有正气的文艺节目,不是他们不愿意欣赏阳春白雪,而是那种生活根本不是他们熟悉和体会到的。每当此时,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不仅自己要“粉墨登场”,关键还要让老百姓自己说、自己唱、自己跳、自己演,看到熟悉的人和事,演出的又是自己七大姑八大姨,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开心。而从事这个行业人自然就有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倪明说他最难忘的就是三十多年前到基层文化站做辅导,那时候交通不便、道路不畅,从盐城市区到郊区的大纵湖乡需要坐六七个小时的轮船,哪像现在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到了哪儿一扎就是半个多月,从节目创作到辅导骨干,边辅导边修改,直到在舞台完美呈现,才算是完成任务。现在根本用不着,网络、视频,直接就可以线上开展工作,有的甚至可以做成动漫,有点文艺基础的人一看就明白了。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达,大家想学习什么,点击一下随手可得。这也向文化馆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文化馆人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无愧于这份职业。 倪明、倪夏宇父子这次新创作的相声《同乐曲》,紧扣村晚主题,贴近百姓生活,既有城市农村的发展对比,又巧妙的结合了江苏境内的大运河文化,把众多元素编织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倪夏宇会的多,学得像的特点,赢得了大家欢笑一片。 据悉,《我的“村晚”我的年》除了在本月14日下午通过手机客户端“央视频”现场直播,还将于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文:张敏敏 摄影:吕 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