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场  导读  专题  家园  维权  女性  婚嫁  摄影  户外  文坛  教育  汽车 
搜索
广告
查看: 3091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剧本] 照相机进行曲(电视片散文)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F
发表于 21-5-18 14: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照相机“进行曲”
(电视片散文)
一、剧中人物(按出场先后排列)
我,    男,某机关科员
  演,    摄影协会组团甲乙丙丁
  民,    甲乙丙丁
  马,女,同科室科员
马书记,女,党委书记
  孙,男,科长
  高,男,副科长
  演,    甲乙丙丁
二、剧中场景:
1、火车站前组团集中地
2、西南某胜地实景
3、九十年代机关办公室
4、其它备选场景
三、剧情
                                        1
广袤的西南少数民族,峻岭碧池风景如画,一望无际,满目美景。
在晨曦朦胧、崎岖陡峭的泥泞小道上,一个背着包袱的中年行路人,正步履蹒跚,树枝为拐,吃力的走着。
由远而近,行路人年近五十左右,他身着专业摄影服,随着身体的摇晃而摇晃,身前跟着摇摇晃晃的“重型”专业相机尤为引人注目,身后背着的旅行包也是专业型的装备。
这位泥泞小道上的行路人正是“我”,一位专业摄影人。
要想获得“风景独好”的画面,就得独辟蹊径,故此经常遇到并不是路的山路,异常崎岖泥泞,也是对一个人体力、毅力和胆量的巨大考验啊。
在一较为较为平坦的石头上,我终于坐下来休息。
拿过装满山泉的水壶,慢慢地品味着大自然的甘甜。
远眺,叠叠层层险峰,山峦云海汹涌;脚下,林海翠波,古树参天蔽日,零星山间茅屋,炊烟缥缈,壮丽美景尽收眼底,好一派西南家国风光。
看着手中的高级数码“重装备”,我思绪万千,脑际不觉视同倒序电影,过眼往昔,历历在目。
我不觉自言自语:
“现在八0、九0后的运气可真好,什么都赶上了“数码一切”的好时代呀。”。
可不是,现在几乎啥都与数码有关,要说独占鳌头的自然是当下具备摄影摄像功能的高像素手机,当然,要说艺术摄影创作自然还是“重量级”的专业级数码相机。
    要说手机拍照,现在的三岁小孩儿都会玩,个个都能当摄影家,青年男女只是举手之劳就能用手机拍来个自拍照片、视频直播那就更不稀罕了,就单凭现在芯片的海量储存量,似乎永远都用不完。
                                     2
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拍个照片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温饱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的上个世纪末的中国,拍照是平头百姓最奢侈的消费。
那时,在几乎全黑的暗房里冲洗胶卷和制作照片是最繁杂,耗时和无法想象的脑力和体力活儿。
在没有电脑和PS的时代,遇到需要特殊处理的照片更得需要反复实验,须耗上相当的精力与体力,得消耗若干的照相纸才能获得一两张满意的“艺术照片”。
正所谓“摄影三年穷”,直白的表述了昂贵的摄影耗材绝不是一般百姓所能企及的事儿。
即便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全自动冲印时代出现,艺术作品也依旧取代不了人工技术的暗房复杂程序。
这黑暗的“暗箱操作”与当今数码时代以及通过PS等软件在电脑中从容地“阳光操作”,可说是天上天下,实在无法相比。
在那漫长的经济困难年代,由于受国家整体经济落后带来的连锁性的严重制约,别说数码相机,即使普通的胶卷机械照相机都难得一见,普及率“万分之一”,就凭当时那点微薄工资,机械相机的价格就不用问了。
别以为写错了,没法测算,只能用万分之一来形容照相机极低的普及率,总之,低得令人咋舌而夸张,这影射了国家曾经的极其严重的经济落后状况。   
说实在的,照相机在寻常百姓家还真不好意思与“普及率”这词汇挂钩。
自然,那时候及其海量人群的比例根本就不知道胶卷长啥样儿,自然对120型还是135型胶卷毫无概念,对于机械相机更是不知所然,至于两种胶卷画面比例的不同之处更是“全盲”,一头雾水,遥不可及。
那些专业型的单反胶卷机械相机,还有那变焦镜头、长焦大炮等行头更不是普通人所能及、所想象的,绝大数人对于这些另类高档玩意儿或许只是在电影里见过。
那时,即便是双镜头的120型机械相机在新闻机构才有,家庭凤毛麟角,接近九十年代,凤凰、海鸥等国产的135机械相机在相继露出真容,继而才有红梅等国产简易普及型的135相机问世。
那时的照片一律黑白,尽管彩色胶卷在发达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出现了。
如果谁家有那么一架普通胶卷机械相机,必定成为众人的焦点、热点而大出风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博得眼球、网红人物。
而持有者的脸上更是洋溢着充满了众人羡慕眼光的那种自豪,性格高调的人挂着相机走在街上,如同当时同样稀缺的手表一样,必定置于醒目的位置,走路昂首挺胸,同时也在宣告他是“国家新闻人”,至少是政府人。
当年带手表的“另类人”也是尽量将衣袖卷的最高,易凸显手腕上那晃眼的手表。
有点跑偏了,极其荣幸,我也是当年的新闻人、幸运儿。
正因为普及率极低,无论是普通相机还是专业单反,因涉及很多光学材料的专业知识,加之胶卷机械相机操作复杂,一直被看成高大上的、最神秘的家伙,没有多少人敢去碰那“娇贵之身”。
正因为金贵,有些胶卷机械相机的所有者都不会轻易借人,借给谁了也不会使用,绝大多数低调者都深藏不露,无事不“亮相”。
从专业角度而言,价格昂贵的120单反机的“尊容”更是众多人无缘一睹的。
那时的老百姓没有流动的自由,也没有条件经济条件“流动”,祖国山河无限美的意境只能通过课本儿、明信片、画刊、电影或电视新闻中包揽。
“心多远走多远”,“动物迁徙流动”本能的真谛却始终按奈不住相望外面世界的欲望、冲动。
于是照相馆成为最理想的、唯一能解决人们“迁徙”精神寄托的场所。
那时候的照相馆,油画布景是不可缺少的“硬件行头”,以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及苏州园林为主打,以满足百姓“思想旅游”的需求。
除了政府会议、学生毕业外,二英寸不少,三英寸以上规格的照片是最高大上的尺寸,照片一律黑白,最高档次的“彩色照片”,只是照相师傅人工着色,、又受色彩知识的局限,自然,人工着色的相片色彩水准实在“不堪入目”。
机关及新闻机构专业胶卷机械相机,毫无疑问的清一色进口照相机,大牌的MinoltaNikanCANON、NIKON...。
那时国产相机虽说品牌不少,但质量与性能似乎永远敌不过进口大牌。
一分价钱一分货在任何时候永远都是真理。
重要一点,胶卷机械相机装胶卷似乎也是一项技术活儿,弄不好整卷胶片就会漏光报废,遗忘在相机里放胶卷白“亮相”也再平常不过了。
120型胶卷只能拍12张、135型36张,拍摄人永远要牢记这些精贵的数字,“老手”还能将12张“偷拍”16张、135“偷拍”38张,还必须同时观察相机上的计数窗的倒数,以免“超载”。
因为精贵,故而在拍摄时,谁都不敢浪费每一颗“子弹”。
最为搞笑的是,在胶卷机械相机时期,人们在定格亮相以为万事大吉时,常常突然发现,忘了往相机里装上胶卷了,白白浪费表情的乌龙时时发生,尴尬至极,笑话频出。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的傻瓜型胶卷机械相机相继出现,几个简单档位的操作即可拍出满意的照片,极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识字的人都会用,使得傻瓜相机在收入稳定型阶层得以飞速普及,自动冲洗照片的店铺也同步出现在大街小巷,人们只要将拍好的胶卷拿给冲印店就一切OK。
彩色胶卷一律进口,美国柯达胶卷全球行业老大,其次是日本富士。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非常偏色的“乐凯”国产胶卷才“含羞”出现,因为百姓不知道偏色是国产胶卷的弊端,与冲印门店纠纷不断。
不少门店一段时间还出现了拒绝冲洗国产彩色胶卷的尴尬。
但尽管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展很快,温饱问题依然是第一大问题,一般老百姓也依然买不起那“机械盒子”,因此,即使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普通胶卷机械相机的普及率依然极低,自然,对于胶卷等感光材料的知识了解也依旧“全盲”或基本空白,闹笑话的乌龙事儿发生。
                                    3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
与往年一样,按不同季节需要,我利用二十天的创作假,跟随摄影协会西南行的团队到远乡僻壤的少数民族腹地去,寻觅一些原生态的最佳艺术灵感。
外出采风时,我对到处一致的城市场景毫无兴趣,对原生态“处女地”极具热衷,竭力通过镜头去搜寻原生态的风土人情画面。
不为人知的是,虽说是创作假,其实都同时肩负着单位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重要使命”,这“假”可不是白逛的哦。
    采风的日子很快过去,二十多天不经意之间“咔嚓”了三十多个胶卷。
这回采风因为钻进了少数民族的腹地,镜头里采集了众多精彩纷呈,甚至空前绝后的精彩画面,可说是大获丰收,西南行专题影展的框架已经在脑际之中了。
我想,以“伟大祖国山河美----赞辽阔祖国,扬精神文明”之主题的框架构思,必定会给大家带来视觉盛宴,不用说,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大家好啊!”终于回到了离别二十多天的办公室。
    “哎呀,是大师回来了,这回成果一定不错,辛苦啦!” ,
同事们都喜欢戏称我大师,反映了与同事们之间融洽的相处关系。
我更不会忘记分发带给大家的土产或其它小玩意儿,同事们兴奋不已,一边与我开着玩笑,一边围拢过来问长问短,虽说只有半个多月,却似一种久违了的热情。
   “是啊,不错,收获还真是不小呢。”我充满了自信。
    没顾及休息,赶快整理一下狼藉的行囊。
   “大师,”小马急急的跑进来,道:“马书记请你去一下。”
“好的谢谢。”看来是书记等不及了。
我从摄影包里拿出一堆胶卷,随手放到桌上,得先给书记汇报一下,再拿出去冲印不迟。
    没想到,马书记的“接见”竟然用了近一个半小时。
当时的马书记是一位部队“空降”干部,亲和近人,眉目清秀,非常精干的四十多岁的女同志,雷厉风行,军人作风依旧。
她非常详细的听我规划着“西南行”影展的具体部署,没插一句话,末了才站起来,一拍我的肩膀,道:
“很好,小刘,你是专家,我没意见,你这个影展,完全可以代表我们机关参加系统精神文明成果汇报,非常重要,全靠你了!”。
没想到马书记竟然将我这次采风寄予那么大的厚望,我觉得肩头担子还真不轻,得赶紧着手啊。
    “大师啊,你出去一大圈都拍些啥呀,什么都没有啊!”
没想到,刚离开一个多小时,同事们就迫不及待的围在我办公桌前,争睹胶卷里的一切,都木然的冲着一堆已经抽出来的、散乱的一片黑的胶片傻愣愣地发呆,个个都是一脸的茫然。
科长老孙还在一个劲的、不服气的在用放大镜不甘心的仔细寻觅胶片上的“精彩”呢。
    “我的天!”。
一声发自内心的悲嚎,只是没有爆发出来,我那一堆还没送去冲洗的胶卷都被他们的“好奇心”全给拉出来曝光了、报废了!
好奇害死猫啊!
唉!
自然,我的“西南行”影展就这样十分可惜的“流产”了!
不用说,光用遗憾一词远远不够,很多涉及民俗民风场景的镜头,可能都是“绝后”的画面,成泡影了。
“后果非常严重”。
没想到,这一被看做充满希望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美好却演变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导致办公室除我之外的所有“涉案”同事都被扣了一个月工资,三个月奖金,有史以来空前的重罚,同时,为让大家吸取教训,还取消部门年度精神文明奖。
由于造成了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活动参与的丧失,“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孙科长不单是代表科室写检查,他本人还下浮一级工资,行政记过一次的重罚。
副科长徐大人出差在外,因而“逃过一劫”,但逃不了集体的“同甘共苦”。
对于这样的处分我内心五味杂陈,又深感事情重大。
在处理决定下发之前,我这个小科员赶紧越级,找马书记游说,反复强调整个事件导致的因果关系,还不是因为大伙儿缺乏摄影常识造成的“过失”行为嘛,因此不能认定为主观故意行为,试图竭力阻止涉及一大片同事受到“株连”处分的事情发生。
“我若是在现场,说不准也会忍不住拉出胶卷来看稀奇呢!”,
沉默了好半天,马书记终于慢慢站起来,深叹了一口气,实话实说。
还真没想到,我的游说起了决定性作用,最终,竟然取消了已经草拟好了的各项处分决定。
又因为这一“大义凌然”之举,我的“人格魅力”立马上了好几个台阶。
4
    似同这起“极其严重事件”的笑话远不止一个。
那时,很多黑白照片都是自己在单位特设的暗访冲洗,大多数时间紧迫的时候还利用自己家里的卫生间里加班加点,进行”暗箱操作“。
在漆黑的暗房里,手工冲印照片的程序非常繁琐,这还不包括“特技摄影”的特殊处理。
那时,我们这个城市的“级别”不够,摄影耗材市场需求根本不旺,要想买整批次包装的照相纸或大幅面的摄影耗材都必须去省城购买。
“胶卷事件”没几天,我请老高在到省城出差时顺便帮我买几盒放大纸和印相纸。
办事历来十分严谨负责的老高出差回来,在他第一时间就将买到的整包装相纸递给我时,就立即发觉,包装封口已经拆过了。
我有些疑惑,随口问了一句:“哎伙计,盒子拆开过了吗?”。
正与别人谈笑风生的老高立马应道:“哦,是啊,几包相纸我都帮你拆开,仔细数过了,每盒一百张,一张不少。”
以当时的心情借用时下的时髦词,就是一个“晕”字。
你说,见光了的相纸还能用吗!
笑归笑,我却深感应该做点什么,因此在反复斗争思考了数天后,以书面形式又一次越级,特向马书记提请,建议在业余时间开办一期摄影讲习班,向同仁们普及摄影常识。
“就用几个星期六、星期天吧,我们领导层在家的也亲自参加!”,没想到马书记一听,果断的一挥手。
同时,马书记立刻责成办公室主任拟文,书面通知各部门,将利用周末在会议室举办摄影知识讲座,全凭兴趣,自愿参加。
但没想到的是,尽管是周末,尽管是自愿,听课人却是那么的,没想到的踊跃,会议室里挤满了包括马书记等领导在内的上层听众,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接连利用六个周末的填鸭式集训,回报也立刻应验.
整个单位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员”摄影热潮,到处议论,相互交流摄影感受成了当时最动人的乐章,一道激动人心的风景线。
那时,傻瓜胶卷机械相机的普及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三十了。
乘着这一“东风”,组织成立了当年第一个了职工摄影学会,受到了上级机关的重点嘉奖。
                                         5
接近二十一世纪初,全自动机械“傻瓜”胶卷机械相机逐步问世,开始出现在少数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中,之后逐渐普及到百姓家庭,但从上亿人口的中国而言,依旧万分之一。
即便是全自动的傻瓜相机,CANON、SONY、NIKON等等进口垄断一切,因此闭眼不用看就知道,一律的进口货。
2000年初开始出现不用胶卷的柯达700数码相机。
我是使用数码相机最早的那代人,虽然只有86万像素、虽然只能放大四英寸照片的数码相机,虽然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叫像素,与当下真正意义上的的高像素无法相比。
但即便当时像素极低,七千多那昂贵的价格也令普通人望而却步,而又即便,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敢轻易下手。
但毕竟,终于---彻底告别了胶卷时代。
谁都没料到,数码相机的最早开发者的柯达国际胶卷王牌公司竟然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数码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彻底革了柯达胶卷二百年历史的命,同时也革了所有胶卷机械照相机以及电影胶卷的命!
从此,照相机进入数字化时代,数码相机芯片的海量储存及越来越高的像素“大能耐”,再也就不用考虑不用计数,随意“咔擦”,似乎永远都用不完,让你无忧无虑。
同时伴随着喷绘写真技术的普及跟进,照片的尺寸早已“上不封顶”了。
紧跟着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普遍使用,“特技摄影”的早已是“阳光工程”,随心所欲,只要你能想到的,只要你软件技术过硬,随你“艺术”去吧!
而眼前,除了专业摄影需要,人们外出不再携带炫耀笨重单反照相机、摄像机那些行头,无论多么大牌,机械或是数码,早都被轻巧而功能强大的手机取代了。
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必然会有特定的时代插曲。
而我们这座小城市已经飞速发展成为新二线城市。
或许,或许不用多少年,我们的后代再也不知道什么叫“胶卷”,什么叫照相纸,更不知道印像纸和放大纸及绒面纸这些感光耗材了。
或许我们的后代们要想了解知道这些照相机胶卷和电影胶卷的“古老词语”就必须仰仗大辞海“考古”或者“复古”电影了一见了。
但这些都是值得庆幸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然,这得感谢当今世界科技飞跃的大时代。
同时,更值得庆幸得是,我们也有幸见证了当代尖端数码科技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宝贵而自豪。
四、尾声
我凝望四周山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继续朝着追寻的目标走去。

评分

参与人数 3 经验 +120 收起 理由
柳如眉 + 40 很给力!
刘文娟 + 40 赞一个!
城北老伯 + 4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F
发表于 21-5-19 00:1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F
发表于 21-5-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F
发表于 21-5-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F
发表于 21-5-19 14: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F
发表于 21-5-19 14: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F
发表于 21-5-19 14: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F
发表于 21-5-21 10: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F
发表于 21-5-21 10: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F
发表于 21-5-21 14: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F
发表于 21-5-22 00:0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本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联系电话:0515-66882111转8号键  邮箱:1545408898@qq.com
Copyright 盐城鹤鸣亭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江苏和兑律师事务所 安全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70 苏ICP备11010429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苏公网安备 3209020200011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